作为北齐政权的建立者,文宣帝高洋在统治期间充分地展现出来了他的政治才能,虽然古代很多的学者认为高洋是一个“淫暴”之人,但是对于他的政治才能,大部分的史料中还是十分认可的。《北齐书·文宣纪》中就曾评价他:“帝少有大度,志识沈敏,外柔内刚,果敢能断。”因此文宣帝高洋在位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,也成为展现他政治才能的重要方面。
尊崇儒学教育。
文宣帝本人认为自己是鲜卑人,但是在教育方面,文宣帝十分的尊崇儒学经典,并且在对于自己的后世子孙的教育中,他同样采用儒学的内容进行教育,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征召一些儒学名士,让他们担任自己子孙的老师,传授子孙儒家的经史典籍。文宣帝本人对于各种儒学家也是十分的尊敬,给予应召进入朝廷的儒学者较高的优待,还让他们一共进行“校定群书”,来让当时的太子阅读学习。文宣帝还经常组织朝廷中的文人雅士和众多的儒学者举办各种宴会,宴会上还举办各种辩论会,每次的辩论会文宣帝都会到场,并且都会认真的倾听。由此可见,文宣帝对于儒学的重视程度之高。
除了在朝廷中大力推崇儒学之外,文宣帝尊崇儒学还能够从他还十分重视史学方面的发展中展现出来。在天保二年的时候,文宣帝下令让魏收撰写北魏的历史,并且根据李百药在《北齐书》中记载文宣帝曾说:“好直笔,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。”通常情况下,为了展示对于前人的尊敬,统治者一般都会将他们的历史所美化,但是文宣帝却让魏收在编写时要实事求是,由此可见当时文宣帝的思想是十分开明的。
后来由于魏收所编写的北魏历史由于存在对于北魏先辈的贬抑之处,还曾受到大臣们的言语攻击,但是文宣帝不但没有惩罚魏收,还将污蔑魏收的官员进行治罪,这也可以反映出文宣帝本人的政治严明。
重视民生的建设。
民生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,文宣帝也十分的清楚这一点,因此在文宣帝当政期间,他十分的重视民生的建设,在农业的发展方面更是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措施。为了更好的带动百姓进行农业生产,他将国内的“伎作、屯、牧、杂色役隶”等人重新编为白户,解放了当时的一大批被剥夺人身自由和被压迫的半农奴身份的人,让他们进行耕作。解放了当时的大批劳动人员,自然也就带动了北齐农业生产的发展。对于国内遭受因为蝗虫灾害,或者是遭受涝旱灾害而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地区,他则是免去了当地百姓的土地租税,从而减轻百姓的负担。
同时为了更好的加快国内的货币流通情况,他又重新制造了新的货币,被称为“常平五铢”,根据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记载常平五铢:“重如其文,其钱甚贵,且制造精良。”这对于当时北齐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。